在校园里过一把赛车瘾,操作无人机完成空中障碍挑战赛,来一场机器人足球pk赛……
7月2日-4日,由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发展中心和上海科技报社主办的“科创挑战者”三项课程展示活动在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张江校区举行,来自上海15个学校的40多支队伍参加了活动。
活动现场战况十分精彩激烈,随小编一起来看!
在玩一玩、赛一赛中,体验科创魅力
中山北路第一小学四年级的佘嘉洋摘下vr眼镜,从模拟驾驶座位上起身,兴奋地跑向队友欢呼庆祝。刚刚八进四的淘汰赛中,在队友领航员于佳隽的指引下,他作为赛车手驾驶着团队设计的红色赛车“急车达”率先冲过了终点,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队伍顺利拿到当天决赛入场券。
现场,学生带着vr眼镜驾驶自己团队设计的赛车
学生们参加的正是“科创挑战者”三项全国展评活动mev机动电能车项目展示。现场,展评活动的另外两个项目——var空中竞技、robotsports机甲运动会,也同时开展。
时下最热门的无人机、机器人和vr赛车等智能元素都出现在活动现场,不过,这个活动可不是赛一赛谁开得快那么简单,在这场综合性创新活动中,学生们要面对的是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挑战。
具体来说,mev机动电能车是中国首个科技教育竞速类国际项目。活动中,学生们要在赛前设计赛车以及迷你车库。在活动现场,学生要向评委老师介绍自己的车队情况和车库设计理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和挑战——以最快的速度驾驶自己的赛车完成种种挑战。
robotsports机甲运动会活动中,参加活动的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乐高机器人的搭建,并编写相关的程序,随后利用自己搭建的机器人完成机器人足球活动、机器人拳击活动和乐高f1第一视角竞速活动。
var空中竞技活动中,参加活动的同学事先完成无人机的组装与调试,在活动现场分别以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两种方式穿越层层障碍,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
无人机空中竞技
活动将人工智能与时下热门的赛车、无人机和机器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激烈的竞争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对学生的科学、工程、数学和计算机编程等知识的调动和应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挑战。
midyearsummary
唐镇小学四年级的王宣博是一个小小编程爱好者,已经有2年的编程学习经历。现场,他体验了一把乐高f1第一视角竞速驾驶,之后,他也没有着急离开,而是站在旁边津津有味地看队友操作。
前两天的比赛中,他和队友一起组装了“拳击手”机器人和足球机器人,通过编程完成了一次精彩的拳击赛和四人足球赛。“我很喜欢,可以通过编程控制机器人的动作很好玩。”王宣博对小编说。
“在展示活动中,学生们也能够发现一些具体问题,就像昨天的比赛中就遇到了一些困难,然后及时调整、及时总结分析。”唐镇小学信息老师王莉介绍,学校也开设有相关的编程课,每周带孩子们学编程。而这样的展示活动给了孩子们更多将理念落地实践的机会。“机器人拳击赛、足球赛等展示活动的设计,也让孩子们的科创兴趣更浓了。”王莉说。
团队作战,让每个孩子发挥自身所长
小编在现场发现,虽然参加活动的各个团队人数不多,只有6-10个人左右,但是都有着非常明确的分工。
midyearsummary
建平实验中学初一的石屹铭作为“风泽”车队的领航员和工程师参加了展评活动。他负责站在驾驶员队友身后,在弯道等驾驶员视野盲区,提醒队员调整驾驶操作。在车子发生碰撞或出现故障的时候,作为工程师的他还要及时维修车辆。“我觉得特别考验我们的心态,有时候赛车撞在一起,要及时调整。”
车队“风泽”设计的迷你停车场,命名灵感则来自于伏羲八卦
除了赛车手、领航员和工程师,他们的车队还配备有平面设计师、品牌经理、机械设计师和电子工程师等。每一名队员都分工明确,拥有自己的职位与工作,并且成果相互交叉,共同推进。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不仅如此,队员们还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预期目标,并约定要根据五步循环法推进各自的工作,期间每位成员都可以就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
在三天的时间里,这支团队顺利完成了迷你车库布置、演讲展示、小车拉力赛比拼、排位环节比拼以及淘汰环节比拼。
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科技总辅导员、科技组教研组长赵振华介绍,在组队的时候会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长,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做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尽管最初学生们也会有摩擦,但是在不断的磨合中,学生们也学会了相互妥协、学会合作,在讨论中有了更多他们自己的成长和收获。
中山北路第一小学赛车队的孩子们来自不同年级,也给了他们一次跨年级交流的机会。学校科创老师张捷介绍:“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活动中密切的交流和沟通,对于他们个性的成长很有好处。在赛车比赛过程中,也能够锻炼他们沉着冷静的性格品质。”
为热爱科创的孩子搭建平台,给孩子打造释放创造力的空间,在寓教于乐中使学生们开拓国际视野,接触前沿科技,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三天的激烈比赛已经落下帷幕,但一颗颗小小的科技创意的种子,已经走进了孩子们心里。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上观号作者:第一教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