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拉力赛 >> 拉力赛前景 >> 正文 >> 正文

汽车悬架知识麦弗逊双叉臂与两类多连杆的

来源:拉力赛 时间:2023/11/30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专科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老司机聊汽车知识#内容概述:前悬架主要类型,后悬架两类型特点解析。是决定车辆驾乘舒适体验与操控极限的核心因素之一,因为悬架对于车轮的轨迹与角度,车身的姿态控制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两种类型的悬架是最理想选项呢?其实此类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不同车型适应的类型是有所差异的哦。

01前悬·麦弗逊

麦弗逊悬架是最基础的独立悬架,也是制造成本最低的类型,其结构是非常简单的。下A型控制臂减振器防倾杆(附件)严格定义麦弗逊其实只有一条「A臂」,这种结构很难理想的控制车辆的侧倾和俯仰角度。原因为仅有一组下A臂自然只能对车轮下方的角度进行有效控制,集成弹簧的减振器与防倾杆只是能一定程度的“防”而不是真的克服。车辆在转向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车轮上半部分往内侧倾斜,这对于方向盘的指向清晰度是会有一定程度影响的。同时只依靠防倾杆和减振器则整体刚性必然较差,汽车在大幅度减速或加速时会很难控制车辆的俯仰,说白了就是会被一定程度过度压缩而改变姿态与轨迹。所以麦弗逊悬架主要用于普通≤中端代步汽车,当然也有一些跑车以足够理想的材料与调校使用麦弗逊,但这些车毕竟是少数。

02前悬·双叉臂

所谓双叉臂其实就是「麦弗逊A臂×2」,结构仍然涵盖:下A臂,防倾杆,减振器,但是减震器会通过上A臂配合并加强姿态的控制能力。这组A臂一般称之为“摇臂”,正由于麦弗逊悬架缺少这组控制结构,车轮在运动中就会出现明显的侧倾,车身的倾斜角度也会难以控制。而加入上摇臂后则能够通过车架的刚性,限制车轮的角度的变化;从而实现稳定的控制倾角,降低刹车“点头”·加速抬头的程度。此时减振器只负责上下压缩的作用力,车轮会以最理想的垂直状态提高指向清晰度。图1:双叉臂结构图2:双叉臂运动与麦弗逊的差异重点:前悬架多连杆大部分是基于双叉臂的改进型。每组A臂的固定点自然只有一个锚点,这种结构确实能比麦弗逊大幅提升车辆的操控,不过还是有可以升级的空间。比如把下三角形摇臂的拆分为两个连杆分别为车轮连接,此时前轮就能够更加精准的控制车轮的倾角。同时还能够降低悬架材料用量,虽然这点点的轻量化看似不起眼,但是簧下质量稍微降低一些都会对驾驶感受有明显的提升。不过这种结构的整体强度一般低于双叉臂,所以主要应用车型还是以追求驾乘体验为主的轿车,运动车型与赛车大多不使用。

03后悬·多连杆

≤3连杆是对「多连杆」的统称,因数字太小可能会显得有些尴尬,所以也就用“多”来定义了。后悬架的三连杆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标准其实也不是很高。下摆臂上摆臂纵臂两根摆臂(摇臂)并不是A型臂结构,可以理解为A臂拆分后的“再加强”,功能自然对车轮的角度进行控制。至于某些车辆使用的横向稳定杆并不属于“多连杆结构系统”,这是一组跨越连接两侧车轮的横拉杆,目的是提升车身整体的侧向支撑能力。图1:三连杆结构图2:横向稳定杆的结构与功能重点1:为什么多连杆悬架要用横向稳定杆呢?原因正在于三连杆的横向支撑力普遍比较差,对于车身姿态的控制显然也是不够理想的。那么「增量·4/5连杆」会不会好一些呢?标准答案是会好一些但也不够非常的运动,因为多出的定位臂确实可以一定程度的抵消横向作用力(转弯时产生的作用力相反·支撑则等于相互作用进行抵消)。而且很多四五连杆的悬架系统可以实现“随动转向”,对于车轮角度的控制可以有效的防止转向过度对驾乘体验的影响,所以优秀的多连杆系统一定是「>多连杆」的标准。重点2:优秀的后悬架同样可以使用。前者抵消横向作用力的能力高于五连杆,结构强度也能够理想的控制车身,曾经是有些轿跑车或中端车用这种系统的。至于双横臂更像是“后置双球节悬架”,概念就像是把A臂拆分两组连杆并进行加强;这种结构的优势是通过不等长的摇臂,在行驶中对于横向力进行有效抵消,同时实现与前轮轴距在相对小的范围内进行调整。这种设定就能够适应更丰富的路面了,其实也更适合轿跑车与拉力赛车,所以某台热销的国产SUV使用这种结构被吐槽,其实只是很多用户不明其所以然而已。关于悬架的主要类型就聊这么多,多连杆并不多且有两类,双横臂与双A臂都是不错的选项;至于麦弗逊也不用吐槽,可以说99%的汽车用户都发挥不出来麦弗逊的极限,当然扭力梁就不谈了。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责编:天和MCN欢迎转发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