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光明日报》北京冬奥会特刊整版聚焦贵州,刊发了《乌蒙山里的“南国冰雪城”》《让南方娃爱上冰雪运动》等稿件。
随着冰雪运动的“南展西扩东进”,拥有玉舍、乌蒙、梅花山等热门滑雪场的贵州六盘水在全国“冰雪圈”崭露头角。被业内人士誉为“南国冰雪城”的贵州六盘水,与北京冬奥会一起,刮起了前所未有的冰雪热潮。
具体报道如下:
乌蒙山里的“南国冰雪城”
光明日报记者:吕慎陈冠合
北京冬奥会刚开幕,从北到南的片片雪花飘落在黔中大地,这已是今年贵州全省范围内的第三场雪了。
六盘水市玉舍雪山滑雪场总经理戴东辉喜上眉梢:“今年有了北京冬奥会引领的冰雪热潮,春节假期我们雪场接待了近2万名游客,天天爆满!”
位于乌蒙山脉的六盘水被称为“贵州屋脊”,玉舍滑雪场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群山环抱,最高海拔米,最低米,高差70多米,是全国地理位置最南的高山滑雪场。
随着冰雪运动的“南展西扩东进”,拥有玉舍、乌蒙、梅花山等热门滑雪场的六盘水在全国“冰雪圈”崭露头角。被业内人士誉为“南国冰雪城”的六盘水,与北京冬奥会一起,刮起了前所未有的冰雪热潮。
春节期间,贵州六盘水玉舍雪山滑雪场人流熙攘。姚咏摄/光明图片
彝家火把映冰雪
“呜……”又一趟满载乘客的野玉海观光小火车出发了!这趟起点为六盘水市水城区海坪彝族文化园、终点为玉舍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绿色低碳轨道列车,穿行在茫茫林海的百里雾凇中,游人们仿若置身于晶莹剔透的冰花世界。
入夜,熊熊的篝火照亮了海坪村的火把广场。海坪彝寨由户农家组成,又叫千户彝寨,它依山而建,六个村民组代表着彝族六个支系,即“武、乍、糯、恒、布、默”,彰显着彝族传统文化。
彝族先民相信万物起源于雪,彝族史诗《勒俄特依》中记载,创世时大地降下了三场红色的大雪,九天化到晚,九天化到亮,冰做骨,雪做肉,于是产生了彝族的祖先。彝族将火作为图腾,寄托着驱散寒冷的寓意。如今实现小康的彝族同胞早已不再为温饱担忧,每年如约而至的冰天雪地倒成了真正的金山银山。依托冰雪赛事和冰雪旅游带来的人气,海坪千户彝寨建起了彝族风情街、土司庄园、火把广场、九重宫殿、希慕遮雕塑,让游客恍如来到了千年前的彝族部落。
离寨子不远就是玉舍雪山滑雪场,前不久贵州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越野滑雪项目在这里展开了激烈角逐。“现在基础设施、训练比赛环境,比我们之前好太多了。”参赛教练青涛说,如今南方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感受到冬季体育项目的魅力,随着贵州冰雪运动水平的不断提升,他坚信自己带的运动员今后一定能登上更高的领奖台。
作为贵州省最早建设滑雪场的城市,六盘水市依托梅花山国际滑雪场、玉舍雪山滑雪场和乌蒙滑雪场3个北纬26度以南的天然滑雪场,建成能够满足竞技比赛需求的初级、中级、高级雪道共21条,并连续6年举办贵州省冬季旅游滑雪季系列赛事活动。
据了解,六盘水市有7所小学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特色学校,1所中学被评为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先后组织人参与体验冰雪运动。在年开展的冬季滑雪进校园系列活动中,六盘水市共有个学校的名学生参与免费滑雪体验。
“希望通过冬季项目的开展,让南方的孩子能够享受冰雪乐趣,进一步带动体教融合发展。也期待贵州运动员将来能够参加冬奥会,为国争光。”贵州省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肖俊表示,下一步,省体育局会持续推动体教融合,大力开展冰雪项目进校园的工作,让这项运动助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贵州省黔西市钟山镇布依村寨的村民们举办旱地冰壶比赛,为北京冬奥会助力添彩。周训超摄/光明图片
冰雪引来八方客
紧了紧脚上的滑雪板,反复调整护肘、护膝,擦了擦黑色的雪镜,默念教练教的口诀,手持雪杖同步在原地比画了几下……来自云南昆明的游客陆勇平又一次站在梅花山国际滑雪场的初级雪道起点准备出发。
在同伴们的加油声中,陆勇平双臂用力向后一撑滑了出去。只听“啪”的一声,陆勇平在离起点不到10米处侧翻倒地。同伴们一阵哄笑,他也不觉尴尬,躺在雪道上哈哈大笑。
不停地滑、不停地摔、不停地笑——这是许多游客第一次接触滑雪时的乐趣。“虽受到疫情影响,节假日来滑雪的人还是不少,元旦那天特别火爆,来了多名游客。”梅花山国际滑雪场运营部经理张茂棋说,滑雪在南方毕竟是新鲜事儿,加上有北京冬奥会的背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好多人都想体验一把。
自去年12月中旬以来,梅花山国际滑雪场和玉舍滑雪场陆续开滑迎客。除传统的单板滑雪、双板滑雪外,还开放了戏雪区,增设雪地过山车、雪地香蕉船等趣味体验项目,吸引了来自云、贵、川、渝等地的滑雪爱好者。据六盘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统计,仅今年元旦假期期间,梅花山国际滑雪场和玉舍滑雪场累计接待游客1.8万人次,同比增长21.5%。
围绕“滑雪”“赏雪”“戏雪”,六盘水整合开展冬季文旅活动,通过策划开展迷你冬奥会、冰雪烙锅赛等冰雪体验活动和彝族火把节、帐篷节、彝族年、国际鞭陀大赛等“滑雪+民俗产业”体验活动,丰富冬季旅游市场产品供给,成为贵州省冬季旅游最热门的目的地。
同时,按照贵州省打造“温泉省”的战略部署,六盘水市依托丰富的地热资源,相继建成多处别具特色的温泉,带给游客滑雪与温泉“冰火两重天”的舒爽体验。“六盘水的温泉很不错,朋友们都来过好几次了。”第一次来到盘州胜境温泉的湖南长沙游客陈艳玲说,今年景区门票价格优惠,加上环境宜人,吸引了他们6家人一起自驾组团来玩。
据介绍,在优化冬季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基础上,六盘水市串联推出“六盘水冬季游精品线路”9条和10种优惠组合套餐,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同时,通过发放滑雪消费代金券,推出“贵州人游贵州”“凉都人游凉都”“滑雪+温泉”门票互抵、青少年优惠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出冬季旅游的热情,释放出冰雪经济的红利。
游人在贵州六盘水乌蒙滑雪场滑雪。贵州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旅游产业兴又旺
每逢周末,水城区野玉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是人流熙攘。不少在玉舍滑雪场享受完滑雪乐趣的游客,还会前往海坪彝族风情小镇体验拦门酒、彝族烤茶等特色活动。
几年前,这里还是连片的洼地和坡地,来自周边六个乡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到此。村民们通过参与旅游商品开发、组建民族歌舞队、提供旅游餐饮服务等方式融入景区,吃上了“旅游饭”。
作为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一座老工业城市,六盘水也曾面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单一、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近年来,六盘水市积极促转型、调结构、延链条,推动传统产业持续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其中,不断升级的旅游产业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六盘水夏季平均气温19.7℃,气候凉爽、舒适,紫外线辐射适中,因而得名“中国凉都”,这也成为六盘水旅游产业发展的第一张名片。消夏文化节多年不间断举行,全国汽车拉力赛、夏季国际马拉松赛等赛事相继落地,野玉海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通过旅游产品“量质齐升”,六盘水成为最具特色和魅力的避暑度假和户外运动城市之一。
盘州市荣获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全市7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5个村入选贵州乡村旅游重点村,野玉海景区易地扶贫搬迁“海坪模式”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如今,六盘水市全力打造的全季节、全天候、全龄层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已逐步形成。
盘州妥乐古银杏风景区所在的石桥镇妥乐村村民冬季依旧忙碌,从去年开始,依托“旅游+”新业态,景区就与第三方企业进行洽谈,合作挖掘农耕文化、乡愁记忆,进一步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村民路熙茂说:“金黄的银杏让我们村有了名气,我们研发了许多和银杏果相关的美食,也在不断完善民宿设施,我们有信心让更多游客喜欢上妥乐。”
近年来,六盘水市多次荣膺“最受欢迎全域旅游目的地”“避暑旅游十佳城市”“中国康养城市50强”等荣誉称号,“康养胜地·中国凉都”名片越擦越亮,“南国冰雪城·凉都六盘水”品牌已蔚然成形。进入“十四五”时期,六盘水市将继续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推动旅游大提质,不断把“冷资源”转化为“热产品”,带给更多游客夏季避暑康养、冬季冰雪运动的多彩凉都体验。
让南方娃爱上冰雪运动
讲述人: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教师夏钊伟
采访整理:光明日报记者吕慎陈冠合
贵阳实验三中学生在冰雪选修课上进行冰壶训练。瞿宏伦摄/光明图片
从吉林白山到南方上大学的时候,我从没想到自己会在20年后再续冰雪缘。
年,我考进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当老师。虽然远隔千里,但故乡的冰天雪地时常出现在梦里。我的老家白山是冰雪之乡,几乎人人都会抽冰猴、打“出溜滑”。我在体育学院学的专业与冰雪无关,但东北人自带的“冰雪体质”让我对滑雪、溜冰驾驭自如。只是可惜到了西南的贵阳,这些技能都派不上用场了。
本来以为这辈子都不会玩雪滑冰了,可冬奥热给了我事业新的起点。“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唤醒了我心中的冰雪梦想。年,我找到学校领导,提议开设冰雪运动选修课。出乎意料的是,几乎没费周折,学校很快就作出决定支持我的提议,这让我非常感动。没过多久,室内滑雪和陆地冰壶正式登上贵阳实验三中的课程表,贵阳实验三中也成为贵阳市第一个开展冰雪运动的中学。
南方孩子会喜欢北方的运动吗?一开始,我心里还有些忐忑,没想到选课通知一发出,每个班都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报名。虽然贵阳没有冰天雪地,可贵阳娃对冰雪的热情一点不输东北娃!第一个学期就有多名同学选了陆地冰壶课。因为报名的人太多,最后只能采取体能测试与抽签相结合的办法,从每个班选出10名同学来上课。
冰壶运动既优雅又激烈,体力和脑力都能得到锻炼,孩子们非常着迷,可这项运动的门槛不低,投入也不少。刚开始,学校没有专门的训练场馆,因陋就简使用业余的滑道。孩子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感染了学校领导,年,学校投资数百万元建起了专业的训练馆并购买了专业的滑道。条件改善了,孩子们更加珍惜机会,学得更认真了。
去年,贵阳市指定我们学校组建代表队参加贵州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冬季项目陆地冰壶,我们精挑细选了20多位同学备赛。为了不耽误学习,这些同学每周只有四五个小时的训练时间,但大家都非常用功,进步很快。南方孩子虽然没有从小受到熏陶,但对冰壶运动的悟性并不比北方孩子差。今年1月17日,他们代表贵阳市在省运会的陆地冰壶项目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第一次参加省级比赛,孩子们并不怯场,精神风貌和集体荣誉感都给裁判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队员唐一杰手肘摔伤,大家都劝他休息,可他却坚持参加比赛。参加冰壶训练的同学们,学习成绩普遍有所提高,这也是他们自己都没想到的。
我们现在是贵阳市冰雪项目特色学校,来参观学习的兄弟学校络绎不绝,看过之后几乎都想增设冰雪课程。我们目前正筹划着开展陆地冰球项目,争取成为“北雪南展”的示范中学。
来源:光明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