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拉力赛 >> 拉力赛介绍 >> 正文 >> 正文

豆瓣93,给这部满分作文

来源:拉力赛 时间:2022/9/11

中国人有个忌讳,叫揭短。

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得力求圆满,以示表面安好。

这点放在生活中,叫有素质;但放在影视里,叫绊脚石。

这块石头妨碍的,一是真相,二是自省,三是进步。

而这次,央视反倒带了个好头。

虽称不上揭短,但却敢于对国内争议最大的医学话题之一,呈现出了一份“满分作文”式的标准回答——

《手术两百年》

豆瓣9.3,不声不响的创下近期国产纪录片最高分。

等等,观看人数才?

网上的宣传,也稀薄得对不起这个分数。

带着好奇,E君打开了片头。

不看不知道,一看挖到宝。

这一小波打了高分的观众,无一例外先被片头画面震住了。

恢弘急促的配乐之下,翻动流转的细胞血液、冰冷舞动的手术器械、宛如荒原的骨骼脉络、高高架起的肌肉人等人体的内外形态,在历史的书卷等道具和场景中依次出场...

结尾的部分,一切岁月长河中的神秘源头,都被终止于一扇手术室大门。

大门的背后,又藏着怎样的真相?

一段饱含信息的开场,吊足了胃口。

帧帧精细,各有含义。

其中,还不乏《西部世界》等科幻大剧的影子。

什么样的内容才配得起这段片头?

要拍,就拍争议最大的话题。

从片名“手术两百年”起,火药味已然悄悄散发。

追溯两百年的外科手术史,说的不就是西方医学的主场?

要知道,西医和中医,在许多国人口中可是水火不容的存在。

从豆瓣页面底部第一条评论,感受一下火药味

中医多来自经验(还有一说,是“玄学”),调理疑难杂病;西医多来自科学,用于常规治疗。

两者各有发挥之处,但前者无根无源,后者则有理有据。

怎么看?

身为“老大哥”的央视,面临一个困窘的境界。

既得小心背上“崇洋媚外”的骂名,也得讲求事实真相地“揭短”。

而它最后的选择,却是一种最聪明的呈现。

E君将这份“满分作文”的技巧称为:越容易掺杂个人情感问题面前,越需要理性、客观与专业性的回答。

在海报上,有一句概括——

“中国第一部全景展现人类与疾病抗争的科学纪录片”

视野是人类,主题是抗争,角度是严谨的科学。

三个主词汇,让立意一下得到了提升。

无关中医西医谁功谁过,也不强调国家脸面,只着眼于现代医学的挣扎与进步。

我们看到的,首先将是前所未有的外科医疗真相。

第一集《理性之光》中,就先展示出一段信息。

从31到71.4,人类在百年间延寿了四十岁有余。

形成这一变化的大功臣“外科手术”,又从何而来?

在正面揭示之前,一段反面的血腥案例就先出现了。

年,一群考古学家在干旱的新疆西部发掘古墓时,找到一具年前的女性干尸。

以真实秒杀盗墓戏中各类可怖“粽子”的女干尸

而这具干尸身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下腹部一条长达17厘米的裂口。

考古学家们用倍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后,发现口子处居然有用马尾毛缝合的痕迹。

据判断,这是一名因剖宫产而死去的20岁女子。

因施救手段的拙劣,她死前遭受了极大的痛苦。

而人类的延续,必然逃不开生产的环节。

我们难以想象,还有多少年轻的产妇经历了类似的惨剧。

时至今日,情况真的就完全好转了?

要知道,影响古时死亡人数的,并不止缺乏先进的医疗手段这一点。

还有一面高墙,叫宗教信仰。

拜神、烧香、驱鬼...这些现代人难以理解的仪式,在当时却是保命的最后底线。

乃至现在,这种传统也被延续在中国的许多地区。

就像鄂伦春人每年都会举行开河祭祀,由萨满巫师的传人以个人躯体为媒介,完成人神交流,最后献上祭品以求风调雨顺,族人平安。

有人生病时,巫师又该怎么做?

数千年来,鄂伦春人用低沉的吟唱和神秘的鼓声,为疾病和死亡寻找原因。

神真的可以救命?

这个问题,就和“世上是否存在神明”一样,无解。

与此同时,西方却开辟出另一条截然不同的的探索之路。

位于土耳其帕加马古城的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曾是世界公认的第一所最大医疗中心。

而其附近的剧院,则是一座大名鼎鼎的角斗场。

古罗马名医盖伦,就在神庙中为受伤的角斗士治疗。

治着治着,盖伦开始不满足了。

小伤靠药,大伤靠调,重伤怎么办?

要根治其病,必先了解其身。

于是,盖伦提出了一个在彼时惊世骇俗的理论——

杀场无情,医者有心。

“解剖说”,就此诞生。

这些可能是世上最早的人体解剖图,正来自盖伦的理论

但理论的成立,并不意味着实践的跟进。

在人体解剖还被禁止的时代,盖伦只能通过解剖哺乳动物来获取结构信息。

无数次尝试之后,盖伦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

疾病,源于身体各部位的失衡。

换句话说,流经全身的黏液、黄胆液、黑胆汁和血液如果是均衡的,那你就是健康的。

这个不算全面的发现,却让人类首度意识到,原来自己的身体里就有一个需要维持运作的“世界”。

盖伦的手术刀,彻底划开了人体奥秘的第一条裂口。

但光明的背后,必然有阴影的存在。

理论的产生,也会引发理解的偏差。

在古老的印度,也有着对“平衡”的理解。

而他们的做法,是放血。

不管疾病种类,只要排出污垢血液,身体恢复平衡,病痛便会自愈。

这种医疗手段能得以流传,必有不少成功的治疗案例。

但,还远远不够。

不凭猜想博科学,不以盲从战真知,不靠运气赢死神。

只有经过系统的指导,才是一门真正的“医学”。

无法进行人体解剖的外科学,在黑夜中摸索前行了多年。

其中,留下了不少可怕传说。

在英国爱丁堡的墓园外,有一个奇异的情景——坟墓的周围建起了闪着寒光,尖锐重重的栏杆。

黑夜里,难道有着吸血鬼、狼人、僵尸....

打住。

这些利器真正要防的,是“挑灯夜战”的偷尸贼。

在解剖仍是地下工作的时期,对医学院的学生来说,尸体可比金子珍贵。

小偷嗅到了商机之后,专挑近期死亡的尸体卖给学生和教授。

尸体市场就在交易的逐渐增多下,开始供不应求。

墓里的偷完了,还有地上的;尸体不够,就造死人。

于是,臭名昭著的杀人犯威廉兄弟登场了。

两个人专挑自家廉价旅馆的游客下手,通过闷死等不破坏尸体的方式,先后害死了15名住客。

这样的罪行,持续了整整一年。

直到东窗事发后,弟弟失踪,而哥哥则被当众绞死。

天道好轮回。

愤怒的群众将哥哥的尸体留存在博物馆内,供人唾弃指责,灵魂受扰,并用他脑内的血液将其罪写成卡片,放在玻璃柜之外。

医学的初衷,是要救治性命。

这就意味着,它的进步离不开人内心热切的善意与爱心。

以伤及无辜为代价,是医学研究最大借口。

人类经过了技术和心理上对外科手术跌跌撞撞地尝试,直到14世纪,它才在西方医学课程中有了突破性的改变。

这束新的光芒,来自顶级医学院帕多瓦大学的23岁教师安德烈·维萨里。

维萨里起初的想法很简单:他不想照本宣科地讲课。

毕竟,教师们用的还都是年前盖伦写的书,书里采用的动物内部结构和人体有着许多细微的差异。

不服气,可以。

而维萨里的牛逼之处在于,他干脆亲自写了一套七卷的教科书。

这部规模庞大的《人体的构造》,内含张简明科学的人体插画和解析。

人们的视野,首次进入了自己体内的世界。

具备极高专业性的维萨里,也是半个“艺术家”。

他不但精准复刻出人的器官和骨骼,还将其摆放在一个个地貌背景之中,让人体有了雕像般的美丽。

维萨里,就此青史留名,人称“现代医学”真正的开创者。

《人体的构造》,也成了历史上第一部以图文形式描述人体解剖学,介绍解剖方法的完整著作及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之作。

年,是人类历史上闪光的一年。

维萨里的书出版没多久,哥白尼也发表了天体运行论。这群渺小的地球生物,用缓慢的步伐完成了内外的探索。

而在帕多瓦大学校内,有了维萨里著作的支持,学生们心中掀起了越来越大的研究巨浪。

炎炎烈日之下,狭窄无窗的解剖教室内闷热昏暗。

走进其内,却无人不惊。

教室周围的层层阶梯之上,满是举着蜡烛前来观摩解剖的学子,甚至还有乐队前来奏响慰问的声乐,祭奠死者,烘托学习仪式的气氛。

他们脚踩晃动的瓦块,头顶封闭的空间。

一呼一吸,都是滚动的热气。

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学生们屏气凝神,排着队依次交换位置,来观察老师刀下的动作和躯干。

有多少外科手术的知识从这里出发,飞跃至今天的手术室背后?

E君看到这里,感觉头皮发麻。

医学繁杂的知识体系,让普通人无法轻易涉及,从而选择将疾病交由医生管理,

而他们和死神的拉力赛,早在百年前就开始了蓄力。

一场手术中,昏睡的病人看不见手术刀上空,正是一位位医学先驱凝聚的力量在指挥医生的大脑,操纵着他的双手。

想象一下,后劲十足。

手术两百年,人类花费在医疗的时间和精力却远不止这个数字。

纵观整个外科手术史,似乎找不到任何中国的身影。

央视真的是在“揭短”?

未必。

中国出场的部分,是在21世纪的继承段落。

一个上午,北京最大的协和医学院正在举办解剖实验课的开课仪式。

新生们手执纯白鲜花,低头肃穆。

他们眼前的平台上,躺着校内第位自愿捐献遗体的张炳常老主任。

以张老师为代表的捐赠者,也曾和这些新生一样,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医学之路。

一张手术台,既为起点,也是终点。

生命的结束,换来了现代医学新的开始。

而这边的新生的外科手术之路才刚刚起步,那头却已展开了纯熟的演练。

在北京急救中心,所有工作人员又开始了固定的急救演习。

受伤者位于海拔米的悬崖峭壁上,由于颈椎受伤,移动更显困难。

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6分钟。

在进入手术室前,救援小组临时建成的流动急诊室就是伤者最大的希望。

这些急诊室可能是越野车、直升机、船艇...

也许并不是每条生命都能被救回,但他们知道,急救的本质,叫不放弃。

现代医学的精神,也同理。

人类渴望生存,因而有了医疗。

在死神眼下,所有人的命运都是一个共同体。

现代医学的探索之路上,向来就不分你我,只求携手前行,造福众生。

这次,E君带头给这部“满分作文”的回答叫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