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
为你所热爱的奉献一切。
《飞驰人生》
一位职业赛车手由人生巅峰跌入谷底后重新追梦的故事。
在影片全长98分钟里,让人提起精神的是后40分钟。
在影片前部分用了接近60分钟的篇幅表现男主人公张驰为完成最后的追梦壮举的准备过程。
电影这60分钟我看来很平淡无奇,使我曾一度陷入对这部电影的失望中。
坦白说,张驰的扮演者沈腾近两年的电影作品几乎都是一个套路。
并且沈腾因《西虹市首富》大火之后,沈腾参演的电影、参加的综艺节目也是越来越多。
观众此时已经对其有了审美疲劳。
而影片前60分钟左右的时间几乎全部是的沈腾喜剧电影的样式。
在现代快速的生活节奏中人们确实需要喜剧来调节生活,但正因如此人们对喜剧的要求越来越高。
沈腾大火也给其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观众对沈腾喜剧的接受能力已经到了一个几乎饱和状态,他的喜剧无疑是成功的,但他现在是时候创新喜剧了。
而本片在剧情上并不是很严禁,有着许多荒诞因素。
张驰租不到车居然寄希望于废弃了五年全身掉漆生锈的空车壳子,最后还改装成功了。
作为一位职业的赛车手拉赞助居然拉到算命的大师头上
腾格尔扮演的老板居然要求张驰为他跳舞才能给赞助,然而居然还真的给了张驰赞助。
这些剧情与影片一位职业车手的追梦过程显得格格不入,更准确地说似乎没什么关系,而只是纯粹地为了增加讨好观众的喜剧因素。
这些不恰当的因素,让韩寒的这部片子陷入了两难之地。
韩寒开始抉择,究竟是在艺术深度上提高?还是多做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东西呢?
影片中许多的笑点也显得生硬、老套。比如张驰过安检前,过多的强调自己过了这道“门”后就重新如何如何。
让人很自然的联想到,在沈腾作为主角的喜剧电影中“这道门”不可能轻易过去,一定会出现一些搞怪的剧情,而之后出现的张驰脱光衣服过安检则验证了这种预判,过于浮夸的表演和台词暗示让人自然的联想到这可能是个笑点。
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许多笑点的运用太俗套,观众已经审美疲劳了,而电影公司还在乐此不疲地运用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笑点。
在我几乎要对这部电影盖棺定论时,剧情逐渐转入张驰的追梦阶段,影片用了近40分钟的时间刻画了极其专业精彩,令人血脉喷张而又不失惊喜和思考的赛场追梦过程。
自然原始的越野赛道,个急弯道,弯道旁多是悬崖峭壁,车手几乎用生命在比赛。加上精湛的赛车特技镜头,赛车过后的扬尘,给人营造了一种屏息观影的紧张气氛。
那些精彩的赛车特技镜头几乎都是专业赛车手操作完成,有些甚至是韩寒亲自操作,救援直升机在片场上空随时待命以便能够及时处置可能发生的危险。
场景拍摄地新疆的巴音布鲁克,海拔高,气候恶劣,在电影拍摄过程中需要将二十几部赛车运到拍摄场地,光一辆赛车的维护费用就上百万,剧组拍摄了一个半月才将这场拉力赛车手激烈角逐的视觉盛宴呈现在观众面前。
最后“此片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为影片注入了灵魂,这种坚持和纯粹很“韩寒”。
韩寒高一的时候书红,博文红,他笔下的文字为他聚拢了一批粉丝,这个时候他退学了,七门功课不及格。
在当时,以韩寒的知名度,突然做出退学的举动轰动一时,媒体学界都在讨论这位年轻的天才作家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对社会的影响。
而韩寒只是笑着风轻云淡的扔给媒体一句:“我只是做自己,不想活成别人期望的样子。”
此时的韩寒年少有些轻狂,言语中带着一丝狂妄,在公众面前不善言谈,但声音温柔,笑容温暖,在外界的各种解读中做着自己热爱的事。
如今的韩寒已经不是当年不经世事的孩子了,他比以前更擅长在媒体前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了更多的阅历,言语中更多的是宽容和敬畏,依然在温暖的笑,依然在外界的各种解读中做着自己热爱的事。
有人说韩寒赛车,拍电影是转型了,是觉得自己“江郎才尽”为自己另寻出路,韩寒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从来没有转型,赛车,电影是我从小的热爱,我从来没有放弃,只是你们都不知道,所以根本不存在转型的说法。
人们只是看到韩寒突然就去玩赛车了,韩寒突然又去拍电影了,却不了解,这两样东西一直伴随着韩寒的生命,只是现在他将梦想付诸行动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