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与BMW没能形成直面对立,新款GLE并不像X6一样把乐趣看得那么重,反倒是有取长补短捍卫国家荣耀的意思,同样来自欧洲的路虎揽胜运动版带着英国人的耿直和腔调自顾自,林肯领航员以标准的美国姿态实现了强势介入,这反倒激起了雷克萨斯LX的愤怒,鏖战不可避免,谁才是够格的大型SUV或者全尺寸SUV?
不越野先漂移,谁是画圆小能手?
大陆集团黑河冬季试验场准时开放,五个选手在天亮时赶到,让我们先做点有意思的。什么项目才可以给这些心高气傲的朋友一个下马威?雪圆冰圆的漂移测试!这可是一场为得情怀打响的战役,所以你必须假定那些腿脚不够灵便挺着啤酒肚吃着降压药的潜在消费者们会有这方面的需求,虽然这比一件貂绒大衣和全套爱马仕旅行箱更不切实际。
进入直径三百米的圆形跑道,德国人的热情最先按捺不住,X6第一个滑动起来,运动基因是BMW一直以来捍卫着的品牌精髓,油门响应的敏捷和快速淋漓展现,看似蠢笨的身形在关掉车身稳定系统后反倒干练了不少,所有车辆之中最强的动力输出和最贵的定价在这一刻像是两个光环随车身逐渐滑向远方又再次拉近,侧倾很小,转向极其精准。动力最强的光环随时发挥着功效,依靠它X6快速完成车身重心的转移,从行驶转换成漂移仅仅需要右脚的两根脚趾和双手快速反打方向盘即可完成,硬朗的悬架为持续滑动带来更多的支持,新手如果不自大的话也可以完成持续一整圈的精彩表演,当然如果自大的话原地转圈将会持续到油箱见底。“毕竟在专业车手眼中最好的帮手也是菜鸟最大的麻烦,灵敏的油门响应在初段加速时处理起来稍微有些棘手。”车手李向在燃油报警灯点亮之后有些不依不饶。至于第二个围绕X6的光环,抱歉我也只是说说,其实看起来并没什么特别的,也可能这是为其SUV形态下的双重人格支付的保证金吧!
同伴的精彩表演令GLE有些迈不开腿,在雪圆上他并不能快速转变自己的角色,实在无法割舍自己赖以为生的三叉戟勋章,所有人都认为在此项目之上GLE是一辆“奶奶车”,不能完全关闭的车身稳定系统(抱歉,我是不会轻易告诉你们如何开启测功机模式的,那太不优雅)让车辆一如既往容易控制,车尾踏实,温和的油门反应能够出色控制车辆重心,四轮滑动的状态只会在驾驶员大幅度有章法去强行破坏行驶轨迹时出现,整圈的四轮滑动对于他来说很难实现,一副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随时捍卫着梅赛德斯-奔驰的过往优雅与荣耀以及GLE车型远离心率过速与荷尔蒙分泌过度的出厂设定。
大身形的林肯领航员深知这并不是电影选角的片场,但他表现出了一个老牌演员深读剧本后的沉稳态度,为这个开场准备了两种表现手法,后驱模式下长轴距和充沛动力让他有着几乎垂直于弯心的车身姿态,并保持住直到所有人喝彩,只有驾驶员明白在这一过程中最大的难度在于快速转动直径巨大且略沉的方向盘并随时大幅度修正。如果你认为这种表演略显浮夸,那么四驱模式下的出演则更加走心,同样轻松滑动,但是速度更高且角度偏小,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表达极舒适的车身都带来极大侧倾但可以抑制住晃动,不能完全关闭的电子辅助系统介入并不多,这一点比起其他过度保护自己的角色强出不少。
德国兄弟在表现上的天差地别激发起英国人本就克制不住的高傲和天生自信,再加上美国人多重戏路的演绎,“休·格兰特”不干了,演员的艺术是要直指灵魂!5.0升V8机械增压发动机特别的动力压榨能力快速打破了车辆重心。反打方向保持车身形态的节奏也很紧凑。“方向盘指向需要在几次调整后变得完美,但在此之间每次轻微地带动方向,车身都会有所响应,不过这也是一种可以很快找到并能快速适应的起漂方式无伤大雅。”李向在连续两圈的持续漂移之后给出了如上评价,看起来这是个比较放肆且不太听话的伦敦郊外十五岁男孩的真实表现,青春有活力,激动但彬彬有礼。此时此刻他仍旧像漂浮于温水之上的树莓味维生素泡腾片一样持续快速没有既定路线地旋转着。
最后上场的往往是压轴的,低调的雷克萨斯LX最终被强行推上舞台,漂移这件事情对于他来说有些强人所难,但是V8的蛮力不容小觑。稳定的车身终于摆动起来,不过能掐会算的电子辅助系统无时无刻都在告知着你请遵守非承载式车身的正确使用方式,正常驾驶中无比舒适、柔软的悬架带来了较大摆动,大尺寸方向盘也声明自己并不善于此事。对于如何捍卫情怀这面大旗而言难道这就是出师不利么?
这个角度的测试要换个角度去看
一轮战罢,X6有着出色的动力输出和运动精神,GLE只求安稳,揽胜运动版精力旺盛和乖张,林肯老道且表现出了从容,LX被戳了脊梁骨并不服气。随后的场地测试直指四驱系统和车身稳定性,是脚踏实地的一场比试。三个角度不同的分离系数坡便是考场。
最先上场的是刚刚哑巴吃黄莲的LX,面对左右两侧不同附着力的坡道,他的健硕身形贡献出了第一组参考数据。核心配置响应迅速,中央差速器的锁止准确及时,坡道起步时丢失的2分是因为低速四驱模式时需要小幅修正方向来保证车辆能够笔直向前,这与扭矩放大不无关系。成也萧何败萧何,快速精准介入的电子系统在保证车辆前进的同时也带来了频繁振动,作为给驾驶员的路况附着力信号确实一定程度上对乘坐舒适性产生了影响,但好在还是以40分轻松通过。
接下来上场的是德国兄弟,在乎品质感的GLE在这个项目上的总体表现上算不得优秀。坡道起步时油门的柔顺无可挑剔,但对于车身摆动几乎没有什么帮助,尤其是油门开度突然加大时那种优雅荡然无存,这与四驱系统对两侧车轮的扭矩分配不积极是有直接原因的。下坡时的陡坡缓降系统工作起来表示出不屑,甚至直到车头驶过长度有限的坡道中段这个电子程序才被激活。所以在每个细分项目上得分都不算太高,排名也只能勉强咬在LX的尾巴后面。
春风得意的漂移冠军X6在这个非水平面测试项目上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四驱系统的积极程度是五个车里最低的,灵敏的油门在这里差点让他冲到隔壁,坡道起步时必须大幅度修正方向,车身侧偏十分明显,而且在倒车爬坡时十分吃力,这甚至影响了其在整个测试中的连贯性,惟一拿得出手的得分项目是辅助功能的丰富程度上,9分的最高分勉强为其找回了颜面。
道行颇深的领航员紧随其后,测试项目中同样表现出了与身形相符的沉稳感,在上下坡能力这一主观项目上以满分结束表演,四驱系统的介入悄无声息,陡坡缓降开启的模式下正向下坡也毫无声响,前轮触底后能清楚感觉到后轮仍在抑制打滑,电子系统的介入与退出均在不觉间完成。而对于他而言最大的失分项在于应对复杂路面的辅助功能不够完备,但好在仅有的几项实用性不错,所以在这个细分项目中扣除了3分。
揽胜运动版最后出场,自信满满的样子显然有备而来。英国的坏天气和乡下潮湿泥泞的路面肯定给设计师团队留下了童年的阴影。所以在分离系数坡上的表现他与领航员不相伯仲,多级速度可调的陡坡缓降功能在不同模式下可以实现多种限速模式,最低可以达到2公里/小时,而在上坡或者下坡的过程中,中央差速锁和后轴差速锁的多级锁止功能也带来了相当不错的驾驶感受,只不过电子系统介入时讨厌的车身耸动让他的总分略逊领航员一筹而屈居第二。
直线还是弧线不重要,重要的是感觉
在经历了两组测试之后,我们发现了两个特征明显的偏科生,一个是LX,另一个则是X6,所以我们把本该连续执行的对开路/对接路测试有意向后调整了顺序,暂先执行了操控路段的主观评测和冰雪路面的性能测试数据。在路段中我们可以在充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每一款车尽情施展各自的能力。李向早已经走过一圈路段在那里恭候了。
揽胜运动版好像是瞄准X6刚才的颓势准备好迎头痛击。毕竟这款车是见长于多变路况同时更注入了运动灵魂,血性出于文雅并且不吝表达。而李向也丝毫没有吝惜赞扬,基本上一句话“动力凶猛,灵动性强。有足够侧支撑,转向比合适,油门响应快且清晰,有层次感,动力传输坚定不移。”将这款英国车夸了个遍,试驾笔记上的这一大段话绝对称得上是“运动版”三个字的最好解释。站在场外看这辆车的的行驶姿态也能看出其在弯中的重心转移和持续动力让入弯出弯得心应手,脚下油门除了可以控制转速表指针,更可以说是控制着车身姿态的开关。“树莓口味泡腾片”再一次让人印象深刻,直线坚决,而弯道可以采用不同方式处理,运动模式下偏向于后驱的操控特性也让他成了在玩耍这一环节最受欢迎的一款车。
循规蹈矩是李向给GLE的毕业寄语,在操控路段中GLE一如既往表现出了稳重,这与底盘的扎实程度和主动安全系统的高效积极密不可分。直线加速阶段表现平稳,每一匹动力都能落实到加速这件事情上,且四轮驱动系统在雪地中能够积极去应对不停变化的附着力,高速弯道中车辆也像被摁在轨道之中稳而不轻浮。在包含直角弯的组合弯道中李向几次都尝试利用车身滑动来提高过弯效率均未能奏效,电子系统在他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就已经介入了,弯前的高速在随着方向盘大幅转动的同时被主动削减,与此同时主动安全带会立即收紧,因为这样“激动”的行为通过车身的摆动和紧急制动的信号已经被GLE自主默认成为一种危险驾驶状态。随后的U型弯内全力制动来制造破坏重心而采用滑动过弯的伎俩也被GLE识破,全时四驱系统在后轮空转发生时即刻将扭矩分配给前轮,用最短时间使车辆摆脱转向过度状态回归正确行驶路线。并且在高速行驶中车辆左右的摆动能被较好抑制,悬架表现柔中带刚却不丢失基本舒适性。
X6似乎又回到了他所擅长的领域,靠跑拉力赛吃饭的李向很喜欢这辆车的滑动,看似偏蠢的造型却有着非常灵动的表现。关掉电子系统后就带来了需要有一定驾驶基础的驾驶乐趣。动力强劲再次被提及,加速时轻带方向车身便会产生滑动,且这种滑动表现为非常明确的车身姿态,易于后续的操控。轻带刹车入弯时车身重心的转移速度也值得称赞,与此同时也能得到很好的侧向支撑力度。但是这样的驾驶反馈同样带有一些神经质,在U型弯中持续滑动能够带来很多乐趣,但是对争取时间意义不大。而这种特性在连续组合弯中变成了一种劣势,连续的重心变化会快速带来车身滑动,此时对油门的控制力要求很高,过多的动力非常容易让X6将大部分动力输向后轮,这也是其四驱系统的特点。
LX的出现几乎填满了狭窄多弯的赛道,而在他完成操控路段测试之后李向则有些不太想下来,原因是他比前两款车舒服太多。大身躯预示着需要更大的动作幅度来完成转向,尺寸偏大的方向盘在这个时候显得臃肿了。非承载式车身和柔软的悬架对高速变线有所制约,较高车速过弯时车身的侧向支撑力捉襟见肘,这一点在S型弯道中充分暴露,从而带来的笨拙的车身姿态也很难掩饰。在60度弯中车辆可以通过大油门开度实现小幅滑动,但是头重尾轻的车身姿态在整个过程中很难用美去形容,油门响应的速度也并不快,动力传递略显迟缓,这在整个测试路段中都对驾驶的平顺性有着很大影响,不过李向也很客观地指出这款车来完成这种类似短道拉力的路段并不合适,所以如此表现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领航员的最后登台亮相预示着这场短道拉力竞争走向尾声,长轴距和高车身并不占便宜,但是其在此的表现令我们颇感意外。超过2米的车身宽度预示着他在6米宽的跑道当中没法通过选择路线占到一丝便宜,但是3.5升的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动力输出的直接与连贯性上在起步阶段就为其这一役打下良好基础,选择适时四驱模式后跑动姿态更加平顺,弯前稳定的走线被过重过高的先天不足淡化,车尾滑动明显。采用后驱车的处理方式入弯虽是李向不得已而为之,但效果很好,大尺寸方向盘在力度上没带来什么麻烦,车身大幅度的横向滑动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实用性,与此同时虽然晃动的幅度较大但是支撑力适时出现挽救灾难。长弯道中四驱特性明显,连续弯道中后驱特性及时介入让其能够表现灵活,独特的乐趣无出其右,虽然在速度上占不了丝毫优势,但是如果抱着玩乐心态的话领航员无疑是一个新选择。
瞬间变化的摩擦力放倒了几个好汉?
走出操控路段,似乎在这种测试中大局已定?玩乐派完胜固执守旧的传统派?这怎么能够满足整个测试团队的测试欲望,被放在最后的对开路/对接路面的测试还没有进行呢!在这里我们的测试同样是核心测试的一部分。从谁开始?好吧,还是德国兄弟。
GLE第一个上阵,不过他并不知道自己在这里的表现显得并不优雅。对开路面上的60公里时速制动测试中车身剧烈向低附着路面一侧滑动,半圈多的方向修正从车外看起来都惊险刺激。静止起步,在全雪地中一直安分的车尾也不安分起来,反打方向修正才能保证车辆的前进方向。紧接着在对接路面的制动测试时主动安全系统工作的积极性可圈可点,制动时前轮快速进入低附着区域,车辆重心转移的同时安全带已经牢牢收紧直至车辆停稳。两种状态的对接路面起步让GLE的四驱系统捉襟见肘,前后轮扭矩的分配还不够快速有效,而车身的晃动也是因为车轮打滑引起,交叉对开路面会同时让对角线车轮处于相同摩擦系数的平面上,这会儿倒是可以看出GLE的更深一层功力,前后桥以及轮间全部采用开放式差速器,轮间限滑则完全依靠4ETS四轮驱动电子牵引力控制系统完成,所以无论是反应速度还是驾驶感受都离完美有很大距离,所以我们的失望有些理直气壮起来。
轮到X6了,标榜运动基因的X6将车尾甩动表现到了极致,他的四驱结构与GLE基本相同,只是细节稍有区别。多片离合器式限滑差速器主要负责前后桥的动力分配,前轴与后轴也使用开放式限滑差速器,再加上运动为导向的车辆初始设定,这套四驱系统完全一副“专业玩乐一辈子,惟对脱困不感冒”的态度。所以基本上是把GLE的尴尬小小放大了一下便灰溜溜败回阵营之中。
还有谁?一直自娱自乐且具有极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