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WRC大家会想到什么车型?早在原来会想起斯巴鲁·翼豹、三菱EVO,近几年会想起福特、雪铁龙、丰田这些品牌,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规则又出了一个WRC2组,这里面的车型为排量更小的1.6T涡轮增压发动机,而里面综合性能最强的品牌就属斯柯达R5拉力赛车。
提起中国DA(德安)汽车运动,我们率先想起的就是高尔夫7拉力赛车,这辆由英国Prodrive赛车工厂打造的拉力赛车非常强劲,也开辟了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的新篇章。
动力输出马力、牛·米、百公里加速2.3秒、2.0T+6速序列式变速箱、管阵式车架、全天候机械四驱等这些硬核的配置让这辆车的研发+造价高达万人民币。
为了降低国际赛车在中国使用的成本以及更好的推进CRC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的发展,DA(德安)创始人陈德安老师特意带领获得8次年度车队冠军的团队前往捷克试驾并引购了两台斯柯达R5拉力赛车,时隔数月受到陈老师的邀请,带着激动的心情接它回家。
接它回家那天心情激动,当打开集装箱的瞬间那份战斗气息扑面而来。讲真新车的感觉超好,车身的涂装也是斯柯达厂商队标配的绿色,就连绷带都是绿色。
因为绿,还特意和陈老师开了句玩笑“要想赛车过得去,周边配套必须绿”。老板将赛车周边及背后的配件弄整齐,大家小心翼翼的将赛车推上运输板车前往DA(德安)汽车运动基地才有了今天的赛车解析。
斯柯达R5是一款名副其实的国际赛车,可以拉着赛车前往全球参加R5组别的拉力赛事。这一点要比造价更高的高尔夫7拉力赛车更加便捷,因为高尔夫7拉力赛车只能参与中国规则的比赛,在国际舞台上没有相对应的组别可以进行比赛。
斯柯达R5拉力赛车-外观篇
赛车会分为3大类别套件,柏油路面、砂石路面、冰雪路面。但考虑到国内冰雪比赛较少,所以只采购了柏油版本和砂石版本。两者只是对于外观套件、减振器、轮圈、刹车系统进行替换,但购车的时候要进行升级包的购买,否则就会很尴尬。
简单说下外观部分,宽车体的套件不仅看着非常美观,还可以起到很多空气动力学的效果。当然散热或扩散的需求也非常直接,宽大的散热口可以为其各个部件进行散热,而这些外观套件都是经过特殊设计而来。
车尾部的小扰流版看似不是很大,但在乡间小道的拉力赛道也能启动一定的稳定性能。宽阔的轮眉让车尾的造型非常饱满,由于是四驱布局,所以中置的排气设计非常简单粗暴。
车身侧面的比例短小精湛,由于有宽车体的衬托所以整车显得非常饱满。不仅如此这样的设计不仅美观还可以在弯道获得更好稳定性,这样的设计可以非常容易上手但要想把这辆车开的很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斯柯达R5拉力赛车-内饰篇
说完外观我们再来说说内饰的设计,虽然外观看着非常饱满,但内饰还是非常紧凑,所以耀眼的碳纤维大包角座椅显得车内非常狭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两支座椅的价格十分诱人,两张座椅及6点式安全带的价格可以买台顶配飞度GK5。
方向盘支架也和防滚架融为一体,无论是前后的调整还是上下的调整都需要繁琐的手动调整才可以,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换回最安全的状态,毕竟拉力赛的环境非常恶劣。
不过这辆斯柯达R5的整车电控方面我个人觉得没有高尔夫7拉力赛车高级,但相比其它拉力赛车而言这样的配置已经非常高级了。
全车采用马瑞利系统,驾驶位眼前只有一个挡位显示,剩下的仪表都全部交给领航员控制,就连座位中间的控制盒也都是偏向领航员一侧。所以车手的职责很简单就是专注于驾驶。
拉力赛车的车手和领航员都有踏板,车手有三个踏板(离合器、刹车、油门)、这个大家都很了解。但由于是序列式,所以离合器踏板只是在起步和停车的时候使用,剩下的时间离合器踏板属于休息状态。
领航踏板上也有三个小踏板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分别是雨刷、喷水、喇叭。领航员等同于车手的引路人和眼睛,因为车辆会多在复杂路面行驶,他们会负责帮助车手清理玻璃、如果在行驶路段的时候还会用到喇叭。
说到领航员其实他还是一名出色的机械师,除了很多领航报路上的工作之余,还要监控中间的屏幕来掌控车辆的情况,因为赛车的很多参数都集成在这块屏幕上,譬如油温、水温、机油压力、涡轮压力等等。但说实话这块屏幕来的有些小,在复杂的综合路况上这点小屏幕啥也看不见。
赛车后面的布局和前面一样紧凑,虽然可以装配两支备胎但受到防滚架布局的影响车手和领航员生活物品的网兜就不太好安装,或者说要想在行驶路段将头盔放置后面必须要下次才可以操作。
赛车油箱采用FIA防爆油箱,有单独的加油口和放油口。还有一项比较独特的设计就是汽油也有冷却,不仅如此还单独加装了风扇进行散热(后续底盘部分可以看见)。
油箱周边的空间也被利用的很好,可以携带一些便携式快速液压千斤顶,但最好别用上,因为用上就会耽误很多时间。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前后车门的设计,碳纤维材质就不多说了,最重要的是造型可以和防滚架完美融合,关门后非常饱满让整车的立体感更强。
斯柯达R5拉力赛车-动力篇
动力单元和WRC级别的赛车有所区别,作为R5车型的规则而言只能使用1.6T涡轮增压发动机,R5这个级别是基于原来的S进化而来,1.6T的发动机相比之前2.0NA的发动机动力更强,但维护成本更便宜。
这台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马力、牛·米,按照技术规则只能搭载5速序列式变速箱。虽然相比6速序列式少了一个挡位,但不等于5速序列式就便宜。但确实会出现在某些特殊赛段齿比不合适的现象,不过大家都是这个标准也到还好。
虽然动力看上去比较偏小,但机械式的四驱系统可以在弯道中获得很好的操控弥补直线上的动力缺失。前、中、后三把限滑差速器,不仅如此还可以调整锁止率,前后动力比例和左右轮的锁止率都可以调整。
对于拉力赛车而言,满足快速维修是首要任务。所以工程师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这一点,对于动力单元的故障排除做足了功课,数颗航空插头可以最直接有效的判断故障来源进行快速维修。
为了可以获得很好的重心控制,发动机向后倾斜的角度还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拉力赛车的必要设计,这样的设计可以在车辆飞起来的时候最大限度保持平衡。当然,减振器的承接也尤为重要。
斯柯达R5拉力赛车-悬架篇
减振器分为柏油和砂石两种,柏油减振器更硬行程更短,可以在多弯路段获得更好的支撑以及更优质的操控。拉力减振器的行程更长,超大的行程可以在颠簸路面获得更好的减震效果确保轮胎拥有更好的附着力。当然,还可以获得更好的吸能效果避免车身不发生二次弹跳而耽误时间加大操控难度。
前后的悬架结构都采用了管阵式布局,一方面重量更轻、另外一方面是可塑性强,对于倾角、束角、主销后倾角都可以轻松调整。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便于维修,哪里坏了换哪里非常便捷。细心的朋友可以看下图片内的风扇,它是燃油散热器的风扇,最大限度的降低燃油温度获得最大的动力输出。
防倾杆也采用了主流的刀臂式,但是和场地赛的刀臂式结构有些区别,场地赛是通过调整刀臂的角度来换取防倾杆的软硬,而拉力赛则是将连接杆与摆臂衔接,通过力臂的长短来改变防倾杆的软硬。
刹车都采用brembo竞技版本的产品,按照规则前后只能使用4活塞设计,但根据比赛路况的不同对刹车盘的尺寸可以进行调整,不过刹车盘的尺寸调整轮圈也会从砂石的15寸变成柏油的18寸,与此同时车身高度也会降低。
在轮拱里有一个特别好玩的设计,减振器边上额外有一个小钩子,这个设计比较人性化,当进行底盘维修拆装刹车卡钳的时候,这个钩子就是用于挂一些摆臂件或卡钳使用的。
还有一项特别好玩的设计,扫石板和吹砂管,扫石板是为了清理轮圈内的石子以免出现划伤轮圈的问题,因为刹车卡钳和轮圈的缝隙太小很容易出现划伤。另外就是会有一根管直接吹轮圈内侧,散热的同时清理一下轮圈内的灰尘。
以上就是这辆斯柯达R5拉力赛车的全部介绍,这辆国际范儿的拉力赛车可以带着你飞驰自己的人生。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带你走出国门前往任何一个国际拉力赛事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落地价虽然W+,但追求梦想的脚步无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