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韩寒被邀请参加央视的一档访谈节目,虽然节目的名字叫《对话》,但把它看作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鸿门宴,或许更合适。因为节目中的观众和嘉宾显然是做好了批判韩寒的角度去的,没有一点平等对话的意思。一位男观众上来就满脸不屑的发问,“不感受他那个气氛,你不生活在其中,你怎么受这个熏陶呢?”“生活在其中,未必非要有个大学录取通知才是生活在其中”,听到韩寒反驳,观众们的批判情绪也被瞬间点燃。紧接着,一个极富修养的女士对着韩寒一通嘲讽,我觉得韩寒现在是这样吧,他可能是土鸡变凤凰。
整整一个小时下来,韩寒就遭受到了猛烈的围攻,十七岁的韩寒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应邀参加节目,得到的却是满堂的暗讽和嘲笑。面对这么多的非议和质疑,韩寒也只是微微一笑,因为他知道,既然选择站在教育的对立面,就要做好随时被批判的准备。年,韩寒出生在上海,在一次初中考试时,平均每科91分的他本以为自己至少能排进全年级前二十名,最后却发现只能排到班里的四十三名。从这之后,他便放弃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后来用他的话说,他不想为一个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争第一。此时的韩寒已经开始发表自己的文章,虽然中考翻车,但还是作为体育特长生被破格录取,进入上海松江二中。然而刚上高中没几天,他就对着全班喊话:整个松江二中写文章的,我韩寒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敢说这话,韩寒绝不是凭空吹牛,这绝对是韩寒人生的高光时刻。
年错过了新概念作文复赛通知的韩寒在破格补录的单独考场上,主办方现场出题,考官将一张纸揉成一个团,扔到水杯中,便转身离开。这就是韩寒要写的题目,出难题来刁难他,没想到一个小时之后,当纸团沉到杯底,一篇《杯中窥人》却浮出了水面,文中笔锋犀利,引经据典,评委们都难以想象,这竟是一个十七岁少年所写。文学界才子梁文道在读完后更是慷慨激昂,对外界说,再过几年,韩寒就是第二个鲁迅。就这样,十七岁的韩寒以狂傲之姿闯入了中国文坛,顺理成章拿走了大赛冠军的奖杯。
出名后的韩寒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可是他除了写文章,其他功课全都不及格,甚至语文也只能考四十分。渐渐的,韩寒的心里再也容不下五花八门的学习科目。当学校提出希望他休学时,十八岁的韩寒二话不说,主动选择休学。在面对老师拿什么养活自己的不懈质疑时,他的回答却迎来哄堂大笑:“我韩寒就靠写作挣就能养活自己!”说完,韩寒没有丝毫后悔,而是大摇大摆地走出了松江二中的校门。因为他始终相信,凭借自己的文笔,一定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好生活,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投资对赌,也是和未知命运的抗衡。
年,韩寒的三重门横空出世,累计发行超两百万册,成为中国近二十年来销量最大的文学作品。韩寒也凭借三重门成功走上了神坛,成了八零后心中的英雄。而当时笑话他的老师也没有问题,韩寒确实没有做到靠稿费养活自己,因为光是那几年出的几本书,版税早已超过百万,那一年上海的房子平均每平方也才两千左右。韩寒爆红之后,他在国内的讨论度居高不下,许多知名节目邀请他成为座上宾,无数青少年把他视作偶像。
年,韩寒发文痛批应试教育,让原本就不爱上课的学生一下就找到了共鸣,于是他们扔掉书包,效仿韩寒,走上社会,但没多久就被现实打脸,经不住社会考验,又纷纷重回校园。此时,在主流文坛和社会学的眼中,韩寒引领的风潮已经让社会走向发生了严重的偏差。所以从那时起,韩寒就迎来了被口诛笔伐的人生社会,也因此引发一场关于学校应该培养全才还是专才的激烈讨论,各路文人墨客都想企图狠狠教训一下这个问题。面对这些,韩寒从不惧怕,而是用最温和的语气说着犀利的反驳,也是那个时期所有的聚光灯都打在了这个长发少年的身上。当同时期的同学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时,剑走偏锋的韩寒就已经获得保送资格,但他早就厌倦了这种按部就班的游戏规则。当复旦大学想破格录取他为旁听生时,他却说复旦缺乏诚意,且动机不明,就算请他去当教授,也要看我有没有时间,年轻时的韩寒就是这么狂。
年李敖在接受杨澜采访时,曾直白的形容韩寒的书是臭鸡蛋,只有感想,没有知识。也许是意识到自己这个短板,所以韩寒才会在二十出头的年纪激流勇退,淡出文坛。淡出文坛的他干了2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开赛车,韩寒写作只是为了赚钱,开赛车才是梦想。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看到拉力车从身边呼啸而过,韩寒就知道这必将是他的一生所爱。年,韩寒来到北京,开始着手实现他儿时的赛车梦。为了完成这个烧钱的梦,韩寒几乎把所有稿费和版税都投入到这条速度与危险并存的赛道上。他上海的朋友曾劝他买几套房等待发财,他委婉拒绝了,回头却全都用在买赛车装备上,钱不够就再重回文坛写书养车。尽管如此,初上赛车领域的韩寒却并不顺利,身边的人极力反对,他也一度陷入低谷,但他最终坚持了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韩寒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拉力赛冠军,成功跻身中国顶级赛车手的行列。此后的十年里,他拿下了七个冠军,五个亚军。年,韩寒代表中国迎战德国车王舒马赫,直到今天,他依然还是全国唯一一个双料年度总冠军。那时的韩寒每次赢得比赛,都会庆幸自己当年选择买车,而不是买房。直到看着房价以火箭般的速度疯涨时,他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成为亿万富豪的人生。
而韩寒干的第2件事就是开博客写杂文拍电影。年,韩寒开通了博客,对他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极佳的泄愤场所,那一年,韩寒骂遍了他看不惯的一切。年夏天,韩寒来到朴树家里,说自己要拍一部电影,让他帮忙写首歌。当时的朴树没心力写歌,拿了几首旧作丢给韩寒,韩寒选了一首填完词后,朴树又改了一遍。年,随着朴树的华丽回归,韩寒也带着《后会无期》横空出世,揽下6.28亿票房的同时,也给了那些嘲笑他的人一记响亮耳光。之后的《乘风破浪》、《飞驰人生》更是把他送进30亿票房队列,不仅完成了转型,也解锁了导演新身份。在一次采访上,韩寒被问到评价一下目前中国电影,韩寒犹豫了一下,说自己的作品没有尽善尽美,无法轻易给出答案。
回顾韩寒22年的成名经历,他每一次转型都源于他对自己当下及未来清晰认知。这个不讲规矩的少年,就像他21年前在杯中窥人写下的那样:我们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规矩。从不可一世的天才少年到现在心平气和的中年大叔,在他人生每个不同的阶段,都总有人批评他,不按常理出牌,扰乱规矩,但一个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投入一切的少年又有什么错呢?而解开所有质疑的密码,他也早已在《飞驰人生》里给出了答案:怎么战胜对手,那就是找到最晚的刹车点,找到轮胎的摩擦力极限,找到你自我能力的边界,然后把你眼前的每个弯都过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9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