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讲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曾经的冠军车手,现在的落魄中年人,被禁赛五年后重返赛场。
飞驰人生依然是熟悉的韩寒电影腔调,就连缺点都如出一辙。
韩寒试图在喜剧的外壳下塞进一个严肃的正剧内核,可惜处理欠火候,并没有把两者很好地融合起来。
这是电影最大的问题,前后的画风区别特别大。前半段笑点密集,就像在看一部标准的开心麻花喜剧,而后半段则是严肃紧张的赛车场面。一条看不见的分界线隔在中间,泾渭分明,满满的割裂感。
喜欢看喜剧的观众会觉得后半部分笑不出来,想看赛车戏的又会觉得前面的一个小时完全不过瘾。
不止是画风,这种割裂感贯穿了全片。叙事的碎片化是韩寒电影的老毛病了,里面的每一小段单独拿出来看都可圈可点,但这些单独的小段凑在一起总显得不够流畅,差点火候。
剧情本身不复杂,韩寒也没有在电影里设置任何激烈的戏剧冲突,没有女主角,没有反派,没有任何传统意义上的坏人,甚至除了沈腾之外,里面的配角都像游戏中的NPC,忠实履行着推动剧情衬托主角的职责,却没有自己的灵魂。所有的这些,都让影片的前一个多小时,多少显得有些松散和乏味。
即便如此,飞驰人生仍然是春节档我最喜欢的电影。
还有什么比赛车和热血更让人着迷的呢?
韩寒给足了沈腾戏份,为此不惜牺牲一众配角,成功塑造了张弛这个角色。
张弛,曾经叱咤拉力赛的王者,五年前因非法飙车被吊销驾照,一夜间巅峰到谷底。
一代车王成了街边炒饭师傅。
五年禁赛期过,张弛决定重出江湖,拿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在别人看来,他是过气车手,油腻中年,即使复出,也不过是热血上头找找存在感。
但看着他一次次求教练拜大哥,租赛车拉赞助,撞南墙撞到头破血流都不肯回头,我们都清楚,他是来真的。
身旁的伙伴,曾经的和现在的对手都在帮助他,为他最后的燃烧添了一把柴。
当他坐进驾驶舱,踩离合,挂挡,眼神亮起来的瞬间,这个皮肤松弛,满身赘肉的中年男人,怎么看都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那股一往无前,不肯妥协的劲儿,那种不符合年龄的幼稚,耀眼得让人睁不开眼睛。
不断堆积的情绪,最终在海拔四千米的巴音布鲁克被点燃,完成了最后的爆发。
引擎轰鸣,时间滴答,在蜿蜒险峻尘土飞扬的砂石路面上,一辆辆赛车你追我赶,过弯,甩尾,甚至翻出赛道。
长达20分钟的比赛,犹如给观众打了一针肾上腺素,带来超强快感和震撼的视听体验。
能把拉力赛拍得如此真实和激燃,导演功不可没。
大家所熟知的韩寒,除了是一名优秀的作家,也是一名出色的赛车手。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他几乎算得上全中国甚至整个亚洲最顶级的场地和拉力车手。
多年的职业赛车背景和辉煌履历,都决定了飞驰人生这部电影的腔调。
由于极强的专业性和夸张的烧钱属性,赛车在国内只能属于小众运动,再加上起步较晚,我们也基本没有属于自己的赛车文化。
就如同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启程之作,飞驰人生同样填补了国内赛车运动题材电影的空白。
电影中有关赛车的戏份,让每一位车迷来看,绝对挑不出任何的毛病,比很多知名导演拍摄的汽车题材的影片专业太多。
有一段改车的戏,里面所报出来的清单大概是这样的:锻造曲轴,锻造连杆,锻造活塞,高角度凸轮轴,轻量化气门,高强度气门弹簧,定制排气歧管,进气管,九度火花塞,轻量化飞轮,盖瑞特涡轮,OKD点火模块,博世赛用ECU,考斯沃斯OMEGAICDPlus数据记录单元,考斯沃斯IPS32电源控制系统。
底盘转向系统考斯沃斯车速转向、温度、刹车、压力等传感器,前后麦弗逊系统底盘,WRC版Reiger减震器,铝合金羊角,前后钢管式副车架,Brembo卡钳,AP立式踏板,Endless刹车片。
对于不是很了解赛车的观众,这一段贯口可能会让他们听得云里雾里,但熟悉喜爱赛车的朋友都会对这些品牌和配件如数家珍。
从发动机点火到进排气,从车载电脑到车身刚性,从底盘悬挂到操控制动,这一套竞技级别的改装可以说涵盖了赛车的方方面面。电影里沈腾花了万来改自己的车,换成现实里的拉力赛车,万恐怕连发动机的改装费用都下不来。再加上四驱,序列式波箱,ECU这三大件,又得花万左右。
虽然韩寒跑过CTCC中国房车锦标赛并拿过冠军,但从他拍的电影来看,他本人很明显更热爱拉力赛事。相比起短兵相接拼刺刀的场地赛,计时性质的拉力赛在观赏性上稍逊一筹,但同样激烈。在陌生的狭小路面以极速飞驰,时刻与轮胎抓地力做斗争,难度和危险程度不言而喻。
比赛是一回事,能把比赛拍出来并拍得好看又是另一回事。
韩寒把他所有的经验和热血都投入到这最后的也是唯一的一场赛车戏,
绝大部分赛车电影之所以拍出来不真实,因为拍摄都是车辆迁就摄影机的移动速度,无人机最快80公里每小时,轨道最快到30,赛车只能放慢速度,开个四五十码,后期再几倍加速,这样拍出来的车身姿态非常假。
为了真实效果,剧组的摄影机迁就真正的比赛车速,对无人机进行改装并且使用了竞技用的穿越机,两台跟拍车加起来都有将近0马力,并且全部由冠军级车手驾驶。所以在电影里,你可以看到车辆在极限状态下的过弯姿态和车身抖动,临场感和真实感就出来了。
至于结局张弛是生是死,已经不重要了。或许对于车手来说,赛车无关生死,赛车高于生死。
在追求极速的道路上,有太多的人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年,F1德国纽伯格林大奖赛,尼基·劳达因为赛车失控起火,头部被严重烧伤。
年,F1圣马力诺大奖赛,车王埃尔顿·塞纳在伊莫拉赛道Tamburello弯道撞墙,抢救无效逝世。
年,F1加拿大大奖赛,库比卡以三百公里的时速冲出赛道撞墙,从此淡出F1赛事。
年,中国车手徐浪,在俄罗斯参加拉力越野赛时因为意外,不幸身亡。
为了热爱的一切,而付出自己的一切,这种执念本身就是一种浪漫。
有了执念才能追求极限,愿你我能秉持婴儿般纯净的执念,飞驰人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412.html